正月二十四日,玄奘大师拜谒太宗,于二月初一,太宗在仪鸾殿召见大师。当时太宗十分欢迎慰问玄奘大师的辛劳,在殿上赐坐之后,太宗问说:“法师! 你出国,为什么不向朕报告呢?”
“玄奘出国之时,曾再三上表奏启圣上。可惜由于诚意心愿浅薄,而未能获得允许。然而由于求法慕道心切,所以才私自偷渡出国。专擅之罪,惟有深感惭惧。”
“法师! 出家与俗人不同。法师能甘冒生命危险求法,专利苍生,令朕十分钦佩。你不需要惭愧! 但是我心想这一路上山川遥远,风俗人情也十分不同,因此感觉十分殊特,为何法师竟能到达?”
“玄奘曾听闻:能乘疾风者,上升天池,而不感觉远;御龙舟者,则涉渡江海波浪而不难。自从陛下统御天下以来,德罩九域,仁被八区;淳风能扇达南海,圣威威震葱岭之外。各地的戎夷君长,每当看见有云端飞翔之鸟自东方飞来,都怀疑此鸟是来自大唐上国,而对之心生恭敬。何况玄奘,乃是一位圆首方足的僧人,亲承化育,当然更会受到异国君臣的敬重。由于仰赖陛下的天威,所以才能往返无难。”
“法师太客气啦! 这都是法师的谦逊之辞,朕哪里敢当呢?”
于是,大宗便广就雪岭以西和印度之境进行垂询,对于印度古代八王的故迹和过去四佛的遗迹,还有张骞所不传,与班超跟马援所没有记载的国家,都很详细地询问。由于玄奘大师既亲自游历过这些地方,又对这些国家的地理风俗都有所调查,耳闻眼见也都记忆无遗,所以对于太宗的垂询都随问随答,条理分明。因此,太宗十分高兴,就对侍臣说:“以前秦王苻坚称赞释道安为神器,举朝一致崇敬。如今朕观察法师,言词论议典雅,风范贞洁峻逸,不只不愧于古人,恐怕是出于其上更远了。”
这时,站在旁边的赵国公长孙无忌也说:“的确如陛下所说,臣曾读三十国的春秋史传,见到《晋书》叙述道安之事,知道他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、道德崇高的僧人。但在当时,传来中国的佛法还很有限,因此经论也不多,即使潜心钻研,所收获的也只是枝叶而已。不像玄奘大师亲自到天竺净域,追溯众妙的根源,穷究涅槃的真迹可比。”
太宗说:“的确如此!”接着再垂询大师说:“天竺佛国距离我们中国很远,有关佛陀的灵迹和佛教,以前的史传不能详尽。法师既然已经亲自游学天竺,就请法师写下一部游传,详细介绍佛陀圣迹与天竺风物,以便开示世间之人。”
后来,玄奘大师依旨写了《大唐西域记》,这一部书不只使我们对佛陀圣迹与西域、印度各国增长了正确的见闻,而且对印度的史地也有重要的贡献。时至今日不只是研究佛教史,就是研究印度史,也是最重要的参考书。同时,太宗也看出玄奘大师很有辅政的才干,于是就劝大师还俗参与朝政,然而却被他婉言谢绝了。
“玄奘自幼就进入佛门,潜心于佛道。惟有对佛教教义有所研究,但对儒学却未得听闻。倘若现在还俗,那就如同把一艘航行在水中的船,抬到陆地行驶,不仅无功,而且徒令腐败而已。自身希望终生行道,以弘扬佛法来回报国恩,则是玄奘最大的愿望了。”
而后玄奘大师就安心在弘福寺译经。
发表日期:2018-06-12 14:20:26
点击:次